在中和五年(885年),寿州的王绪起兵攻占光州固始(今河南固始县),并迅速得到固始三位豪杰——王潮、王审邽、王审知三兄弟的投靠。三兄弟勇猛善战,尤为喜爱骑白马作战,因此被时人称为“白马三郎”。然而,随着战局的变化,王绪意识到中原的乱局对他日后的发展不利,决定带领部队南下,转战千里,最终到达福建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王绪的军队规模逐渐扩大,达到数万之众。
福建,远离战乱的中原,地势险要,资源贫瘠,因此有着“兵家不争之地”的称号。加上朝廷在此地的驻军稀少,王绪的数万大军顺利进入福建,并接连取胜。随着战事的发展,王绪的军队将矛头指向了福建的重镇——漳州。然而,关键时刻,王绪对王潮三兄弟产生了疑虑,王潮心生恐惧,于是秘密挑选了数十名死士,准备刺杀王绪,并接管其部曲。
展开剩余72%王潮上位后,迅速整顿军纪,使得部队焕然一新。不久,他亲自带领军队攻占泉州。通过处决当地的泉州刺史廖彦若,并收编泉州守军,同时减轻税负,王潮赢得了民众的支持,很快便在闽南站稳了脚跟。景福二年(893年),王潮指派弟弟王审知攻打福州。王审知采取围困战术,不战而屈人之兵,轻松夺取福州。至此,王潮控制了福建五州——福州、建州、泉州、漳州、汀州,整个福建地区均被其掌控。唐朝昭宗因此任命王潮为福建观察使,王审知为福建观察副使,正式承认了王潮兄弟对福建的统治地位。
乾宁四年(898年)12月,王潮因病去世。由于其儿子年幼,王潮请求朝廷让弟弟王审知代为统治,朝廷遂任命王审知为威武军节度使,后封其为琅邪郡王,正式确认了王审知在福建的统治地位。随着历史的推进,907年,宣武军节度使朱温通过废唐自立,建立后梁王朝。为拉拢地方军阀,朱温在开平三年(909年)封王审知为闽王,并将都城设于闽侯(今福建省福州市),正式宣告闽国的成立,成为福建历史上唯一的割据政权。
王审知称王后,实施了对中原王朝称臣纳贡的政策,对内则进行休养生息,减免赋税、轻徭薄赋,因此深得百姓的爱戴。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,闽国成为少数几个和平稳定的地方之一,时人称王审知治下的闽国为“海滨邹鲁”。
同光三年(925年),王审知病逝,其长子王延翰继位。然而,王延翰奢侈无度,暴虐成性,与义弟王延禀、二弟王延钧之间的关系极为紧张。最终,王延钧与王延禀联合发动叛乱,攻占福州,并杀死了王延翰及其妻子崔氏。叛乱后,后唐朝廷任命王延钧为威武军节度使,加检校太师和中书令的职务,并封为琅琊王,成为新的闽国统治者。
王延翰之死彻底引爆了闽国内部的矛盾。935年,王延钧的长子王继鹏趁父亲病重之际联合皇城使李仿发动政变,将王延钧和其三子王继韬杀害,王继鹏随后成为闽国的新主,改名王昶。王继鹏上台后继续奢侈暴政,还残忍杀害了自己的五叔王延武,导致朝政更加混乱。939年,控鹤都将连重遇与拱宸都将朱文进合谋发动兵变,攻入王宫,王昶被迫逃亡,最终被其叔王延羲和侄子王继业捕杀,妻子和儿子也未能幸免。
王昶死后,王延羲继位,改名王曦。王曦即位后,仍旧延续暴政,导致民众怨声载道。944年,连重遇和朱文进再次发动兵变,王曦全家被杀,百余名王氏家族成员同样丧命。随后,朱文进自行称帝,成为新的统治者。
朱文进称帝后,王审知的弟弟王延政及外郡的王氏族人联合在外将领反攻福州,成功收复福建全境,并恢复了闽国,王延政成为新一任闽国君主。由于长期的内部纷争与骨肉相残,闽国的力量大为削弱。趁此机会,南唐元宗李璟发动军事行动攻打闽国。李璟以边镐为行营,招募了翰林待诏臧循等谋臣,随枢密副使查文徽率军自洪州(今江西南昌)进攻建州。到945年,唐军彻底攻占福建五州,闽国宣告灭亡。
从909年到945年,闽国存在了36年。闽国的建立离不开王潮、王审邽和王审知三兄弟的紧密合作与精诚团结。而其灭亡的根源,则是王延翰之后长达十年的内部纷争与兄弟相残。正如历史所言,国家能兴盛往往因为团结一致,灭亡则多因内讧与自我毁灭。
发布于:天津市牛达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